MaNGA巡天团队发布了项目概述和技术细节的论文,对MaNGA巡天的技术细节感兴趣的可以参看:综述,IFU仪器细节。作为SDSS-IV的一部分,MaNGA将会使用IFU光谱来观测邻近宇宙中的1万个星系。
分类归档:新闻
Higgs Hunters
Zooniverse又上新项目,这次是和大名鼎鼎的LHC合作,大家一起来Higgs Hunters帮助分析LHC数据吧!
雨燕卫星十周年
菲莱成功登陆彗星
BOSS团队的最新结果
昨天SDSS发布了最新的利用重子声学振荡(BAO)来研究宇宙学的结果。这次SDSS团队综合了星系成团性中的BAO信号以及类星体莱曼α森林中的BAO信号,并结合了微波背景辐射以及超星新测量的数据,给出了极好的宇宙学参数限制。基本结论是,标准宇宙学模型目前依然好用…
论文地址:arXiv:1411.1074
ALMA展示行星形成细节
ALMA拍摄到了迄今最清晰的行星形成景象!这个图可不是艺术假想图,而是真实观测到的影像。可以清楚看到环绕恒星周围的尘埃盘中的暗带,这些暗带是行星形成过程中扫荡尘埃盘所造成的。这样的分辨率可以说是革命性的!
极度疏散的星系
擅长于观测极低表面亮度天体的“蜻蜓长焦镜阵列”又有新发现。这次他们在后发座星系团里找到了47个极度疏散的星系。这些星系的大小类似于银河系,然而它们所包含的恒星质量只有银河系的千分之一!论文地址:arXiv:1410.8141
阿贝尔2744的星系团内光
遥远宇宙的三维气体分布
机遇号拍摄赛丁泉
这两天大家都在关注赛丁泉彗星飞掠火星。NASA的机遇号火星车也从火星表面拍摄到的赛丁泉彗星。看起来似乎不起眼,然而这可是第一张拍摄自另一颗行星表面的彗星照片!这是机遇号在火星的第3817天,辛苦了…
动图的两帧分别是10秒曝光和50秒曝光的影像。原始图片可以查看机遇号Sol 3817的页面,大图和更多细节可以戳NASA网站。
图片来自NASA网站。
TCU的SDSS宣传视频
We Need Us
“We Need Us”是由艺术家Julie Freeman所创立的一个在线艺术作品,使用来自公众科学平台Zooniverse的数据,将全球志愿者在Zooniverse上的活动转变为跳动的色块和音符。用Zooniverse数据做科学研究的不少,但是创作艺术作品尚属首次。用于构建作品的相关的代码可在Github上找到。
BICEP2存疑
超小星系中的超大黑洞
DESI项目通过CD-1
Laniakea
最新研究表明,我们银河系所处的本超星系团比之前所认为的要大百倍!由夏威夷大学的Brent Tully所带领的团队使用最新的邻近星系位置和视向速度数据,采用创新的分析方法重新绘制了本超星系团的地图,他们把这整个结构命名为Laniakea。Laniakea来自于夏威夷语,意为“无尽的天堂”。
OSIRIS-REx的时间囊
十年后的太阳系探索会是什么样?NASA正邀请大家写下对今日及未来十年太阳系探索的想法,被选中的想法将被装入一个时间囊并搭载到OSIRIS-REx小行星探测器上。
OSIRIS-REx是NASA新边疆计划(New Frontiers Program)的第三个中选项目,预计于2016年发射,2019年抵达小行星Bennu并进行采样,2023年携带样本返回地球。届时NASA将打开时间囊,看看哪些预言说中了!
来自pp反应的中微子
今天的Nature新闻,Borexino中微子实验首次探测到了来自太阳中心的重要热核反应步骤——质子-质子反应(pp)的中微子!太阳的能量源于其中心的多种热核反应,此前曾探测到来自其他反应步骤的中微子,而这是首次探测到来自pp反应的中微子。这部分中微子其实占据了总量的9成,数量虽多,然而能量相对较低,探测很不容易。
太阳中微子研究非常有意义,即可帮助我们了解太阳中心的物理,又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微子振荡和基础物理模型的理解。另外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太阳内部的重元素构成,这对于研究恒星和行星的形成过程也很重要。
图片来自Nature网站。
SDSS望远镜准备开工
经过数周的整修,SDSS望远镜今年的夏季关闭期即将结束。SDSS的主镜已清洁和重新镀铝,并已安全地回装。目前BOSS和APOGEE项目的仪器设备已经开始冷却,下周开始进行各种定标测量,很快就可以重新开始采集数据啦!
传奇卫星ISEE-3
ISEE-3是一颗1978年发射的用于研究太阳的卫星,它是第一个被置于日地第一拉格朗日点L1的人造卫星。其后又成为首个访问彗星的航天器,成功穿越了21P/贾可比尼-秦诺彗星的彗尾。自1997年起,ISEE-3被弃用,NASA停止了和它的通信。而今,一个小组希望能重新启用这个“古董”来做一些公众科学项目!